编者按:沈启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年9月入职十大体育滚球平台,现任智能工程学院教师。主要讲授《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等课程。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异科导师。就职以来,除担任日常教学工作外,主持并完成省级教科研1项,参与省级教科研课题2项,负责省级一流课程(培育)1门,发表论文4篇。作为主讲教师获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长期承担本科生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各项教学活动的指导培训工作,所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成果多项。任职期间,荣获2022-2023学年教学优秀奖、2023-2024学年远景卓越教师奖。
回归初心,从设计图纸转向黑板讲台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似一首涌动的诗篇,缱绻于岁月的长河之中。2007至2021年,我就职与太原重工,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齿轮箱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十一年平凡而珍贵的岁月,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机械设计、制造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个人生活和内心追求,在2021年,我选择翻开人生新的一页,踏上了十大体育滚球平台的校园,以教师的身份开始新的职业旅程。这一转变,无疑是一次自我革新的旅程,初期的迷茫与无措如同暗夜中的迷雾,让人难以辨识方向。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的思路也曾混乱而无措。然而,我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积极寻求帮助,聆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在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以及其他优秀同仁的指引下,我逐渐摸索到了教学的脉络与技巧,开始渐渐适应这充满挑战与意义的新职场。
融会贯通,启迪智慧的教学艺术
我的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舞台,而非单向传递的讲堂。我坚信,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是灵魂的唤醒与潜能的激发。我常常问自己:“如何能让他们喜欢我的课堂,如何让孩子们去思考学习的意义?”我通过引导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在课堂上,我喜欢将自己的十余年工作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背后,领悟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我的教学方法并不拘泥于传统的讲台,而是常常走到学生身边,与他们分享我的思考与经验。
在课堂上,我更倾向于走到学生中间,以对话代替讲授,以提问引发思考。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深知,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是自我觉醒的过程。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许多人在课外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每当看到这些成就,我心中总会油然而生骄傲与欣慰,仿佛我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默默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科研深耕,以身作则的学术追求
“为人师者,先求有德。”我深知,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教书育人,方能真正影响学生。在教学之余,我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我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多个教科研项目。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及教学竞赛,我不仅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更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这种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也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新的灵感与活力。
亦师亦友,共筑成长之路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在担任学业导师和全生异科导师的角色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真谛。我不仅仅是学生们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心灵成长的陪伴者。我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在学业指导中,我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奋斗方向,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成长,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许多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突破了自己的局限,纷纷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展望未来,用心思考稳步前行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满怀期待与憧憬。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失败,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同时,我也将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升,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相信,只要师生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同仁们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智慧,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