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李魏:全是意外的调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6 17:10:52 点击:

李魏,男,山西晋城人,出生于2003年3月,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2101班(无边书院)的学生。曾组织过上百场活动的李魏,怎么也没想到,会在第一次调研中就遇到重重困难。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他明白了很多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升了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暑假前几天,在好朋友的推荐下,我申请加入了素质教育调研实习生的队伍。能在调研中见见世面,是我想参加这一活动的动力。

盲目自大“要不得”

九月开学后第一周,我们的调研活动正式开始,目标是长治医学院和长治学院。考虑到路程较远,为节省开支,我们的调研队伍精简至10人。“少而精”,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清晰明确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制定团队出行计划和联系酒店。

这也太简单了吧!接到任务的我有点不以为然。订酒店,不就是要离目标院校近,且价格合理干净卫生嘛!我在相关APP上查询了近20家酒店后,在长治医学院附近确定了一家性价比最高的目标。我想得比较简单,就是酒店和两所院校三线行动,所以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出行计划,心想:这可比校内活动中写策划简单多了。

很快,我就被自己的盲目自信杀了个“片甲不留”。

出行前一天下午,带队的崔老师组织培训。听完我的出行计划,老师问了三个问题:“学校到车站打车要多久?”“就餐地点和学校、酒店的距离、交通所需时间以及打车费用是否清楚?”“几点外出调研?”我顿时语塞,大脑一片空白——学校到车站的距离,我根本没查过;吃饭、调研、住宿行程,我也没有跟订餐的实习生沟通;调研时间完全没有考虑到周末学生活跃度不高的问题……

吃惊、尴尬、受挫……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让我愧疚不堪。距离出发已经不足13小时,而我的出行方案竟然一塌糊涂,完全经不起可行性推敲,万一耽误了整体队伍的调研进度,我真是没脸了。

顾不得面子问题,会议一结束,我立马着手一项项落实细节——从学校到高铁站要打3辆车,每车20元;到站后先安排大家吃饭,去跟对接饭店的实习生沟通好;调研时间结合几位经验丰富的实习生建议,安排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段进校调研……

我以时间表的形式罗列出了为期三天的出行计划,考虑到未知突发情况还规划了Plan B和Plan C,这一切搞定,已接近晚上9点,那一刻,我倍感轻松。

出价记得“留一手”

如果说盲目自大要不得,那订酒店,“留一手”就很有必要。

起初,在询问过有经验的小伙伴后,我知道预订酒店要多方比价,还一定要与商家进行价格谈判。所以在线上查询和谈判之后,我成功从近20家酒店中选择出了卫生状况良好、设施齐备、距调研院校和预定的饭店路程适中、价格合适的一家酒店。

就在我沾沾自喜,跟老师汇报成果,计划付款的当口,“等等,先付定金!”老师的一句提醒,让我的手指悬在了空中。当时,我的大拇指距离手机屏幕中的“全款支付”只有0.01公分,我心慌的一批,幸好我的手机屏幕没有那么灵敏。可是,为啥不能付全款呢?

现实情况和线上网图一定一致吗?调研情况瞬息万变,万一只住一天,但是预订酒店规定“预订后不可取消”,那我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取消预订,不就把生杀大权交到了酒店一方,自己陷入被动了吗?如果预定后酒店价格下调,支付全款,不就亏了吗?听着老师提出的各种假设和缘由,我一时间竟没想过订酒店还有这么多门道。那就“留一手”吧!最终我们在线上只交付了部分定金。

让我真正认识到“留一手”很重要且有必要的,是在我们一行人到达酒店之后。

在我出示了网上的预定信息,准备结尾款时,同行的同学看出了价格漏洞:当日线上的价格268元低于预定时的价格280元,酒店线下显示的价格(272元)也与线上不统一。12个人6间房要住两天,哪怕是4块钱的差价折算出来都能省出48元。苍蝇再小也是肉啊,更何况差价有12元,足足144块。这种情况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感到既惊讶又困惑。站在酒店大堂,手里紧握着手机,我心里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和酒店老板玩了一场‘价格猜猜乐’的游戏?”头上的汗不断冒出,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我明显慌了神,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稍等啊,我们商量下,一会儿再办入住。”说罢,老师把我们几个叫到了前台对面的小茶室。可以按线上的价格付款吗?大床房是不是比标间更优惠?有没有会员价格?现有的余房还有哪些房型?随着一连串问题地抛出,酒店价格的“最优解”也在慢慢浮现,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我们以极其优惠且符合学校核定的价格(人均100/天),结束了这场“价格风波”。

如果当时没有“留一手”,直接付清全款的话,我们肯定就是被宰的冤大头了,即便申诉也可能维权路漫漫。这让我意识到,调研本就充满未知和变数,凡事想在前,才能从容应对。

就地取材“支小摊”

就在我认为自己的任务勉强画上句号的时候,调研开始那一天,我又碰上了“硬茬”困难。

事情发生在长治学院。根据事前了解,调研那天正好是他们迎新的日子,我们进校调研的机会很大。然而,到了校门口,我们才发现安装了刷脸系统。有些机敏的同学,找到了长治学院的学生请求帮忙带了进去,而我和另外三个同学却被保安盯上了。

“你们是干啥的?”

“我,我,我找朋友。”

“那你打电话,让他来接你。”

“我……”

支支吾吾磨蹭了半天,我急出了一头汗——我压根儿就没有认识的朋友在这儿啊!

我假装打电话走到路边,也没想出办法。想尾随别人混进去,却被保安死死盯住;想以送新生的身份堂而皇之进校,怎么看我们几个也长得不像家长。

进不去,进不去,进不去……我在原地转一圈又一圈,突然灵光一闪:既然进不去,那就不进去,索性在校外调研!

跟同伴商议后,我们决定就地开工,直接在距离校门50米远的人行道上支起了一个小摊子,把纪念品摆出来。

“同学,做份调查问卷吧,有礼品赠送噢!”

“同学,我们是大四的学生,可以帮忙做份调查问卷吗?”

我们看到路过的同学,就主动招呼。可能是我们热情过火,搞得有点像传销的,结果把学生吓到了;也可能是附近很多培训招生的人员,把我们淹没了,总之,出力不讨好,半个小时,连吆喝带问询,我们才找到三四个愿意接受调查的。

这样不是办法,我们开始想办法。

我们的调研礼品是笔记本和中性笔的套盒,设计精美,但放在纸箱子里,大家看不到,也就不能刺激到做问卷的热情。何不把包装拆开,直接露出礼品真容呢?

果不其然,包装打开后,立即吸引了路过的同学们的注意力。只要他们把目光转这边,顺嘴一问,我们再去打招呼,大家基本都会配合工作。后来,我索性在礼品纸箱前写下“免费领取”的字样,这个噱头,更让主动找我们询问的人迅速多了起来。

为了让调研更顺利,我们四个人又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观察分析可能的目标人群,把有意向的引导过来。第二个人负责展示调研问卷二维码,第三个人负责指导,第四个人负责发放礼品。一条龙服务,分工明确,团队合作,结果我们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调查任务。

这次调查,我的收获很大。在“一万个没想到”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把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不能想当然,而且还要做好多种准备,“留一手”很重要。还有,遇到困难,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换个思路去解决问题;顺利开展工作,一定要做好团队的协作,等等吧。而这一切,都是我在课堂和书本儿上学不到的,是会让我受益一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