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一种感觉,认为英语是一门永远也修不完,而又没有太大长进的,不得不修的课程?也许这种顾虑还在困扰着你。《大学新生英语互动式“Action Learning"研讨课》,让我们亲身体验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新生英语课堂互动式Action Learning 的学习氛围,包括小班上课的教室布置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团队合作1+1大于2的学习效率;多种形式学习所激发的学习兴趣;课堂展示、潜能挖掘、自信心增强等等。
《大学新生英语互动式“Action Learning"研讨课》的教学形式,是通过完成多个英语课堂任务的学习体验,以主题发言、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心得交流、团队竞赛等多元研讨形式,促使我们自觉地开始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体验)学习等高校的常态学习方式。
《大学新生英语互动式“Action Learning"研讨课》每个单元的教学互动模式,都可以围绕1个主题的任务设计,使我们能够学会分工、合作,自主地通过线上线下收集、查找、处理相关信息;使我们能够以团队合作形式系统地过滤、整合、集成各种资源信息;使每个成员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一项任务,在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后,学会观察思考、评估总结、查找问题、改进完善。
教师在开发课程任务时,力求把使课程任务呈现出一种系统的结构STRUCTURED LEARNING EXERCISES; 课程的目标设置有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互动课程的任务目标,目标设置考虑的原则:SMART principle(Specific具体性、Measurable可测量、Acceptable可接受、Realistic现实性和Time-bounded有时间限制); 课程设计力求符合 “5C”理念。即微观上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聚合性 ( Cohesive )” ;宏观上兼顾学习内容的“一致性( Coherent) ;模块与模块的设计以及互动式课堂的 “协同式(Collaborative)” ;团队任务开发首先注重团队成员的“合作性( Cooperative)”;整个课堂以及团队之间引入“竞争机制(Competitive)”; 更重要的是课程大纲设计一定要与我们大学新生的期望、需求匹配,在每个时段进行教学反馈,并且进行及时的调整。据此设计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的课后反馈表。
总之,通过《大学新生英语互动式“Action Learning"研讨课》的学习,增强大学新生的英语应用综合能力。互动式“Action Learning"英语学习模式可以为我们不断增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能够使得我们在思维能力、互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项目拓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主讲人简介:董琳,博士,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西方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本土化应用,擅长于开展“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在大学不同层次学生中的教学实践。人董琳,博士,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西方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本土化应用,擅长于开展“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在大学不同层次学生中的教学实践。
在其发表的《博士研究生英语“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课程设计新探索》论文中,围绕“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课程设计,对需求调研和分析、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理念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讨论和分析。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改变旧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媒体教学与课堂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积极地在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开展“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引入新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大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该教学方法进行应用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将该方法推广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层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