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信院的故事

孙希梁:做完满之路上的行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9 17:27:43 点击:

编者按:孙希梁,中共党员,讲师,河北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现任团委(完满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宣传推广中心主任。2017年入职滚球体育,先后负责完满教育社团活动、日常服务、宣传推广版块相关工作,多次荣获学校“完满教育年度先进个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荣誉,所指导的“信院青年”工作团队连续两年荣获中国青年报“全国优秀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本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宣传作品《2021“无边”第八届校园摇滚音乐节》获评“年度全国影响力校园新闻专题作品”,宣传作品《2023乌马河·校园摇滚音乐节》获评“年度全国优秀校园新闻专题作品”,先后担任《新型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与实践》、《完满之路》等书籍编委,发表校园文化建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论文若干篇。

时光流逝如水,恍惚间我与阿信已相伴七年,谈起我与信院的故事,脑海里霎时浮现出很多画面,站在时间转角处回望,七年来路并不平坦,但言此行值得。

离天亮还早

2017年我入职信院团委,负责完满教育社团活动版块相关工作,我指导的第一个学生组织是学生社团联合会,当时身边的老师同学们都说社联是一个工作标准很高的学生组织。当我还没明白他们所说的“工作标准”是种什么样的概念时,我发现融入这个团队是我的首要问题,部长主席们处理工作比我还要专业,我这个老师似乎没有什么资格指导学生,这种情况一度让我非常焦虑,好在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与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我在团队中慢慢找到了定位。

“离天亮还早”是当时社联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产生的背景是社联常为了筹备一场高质量的学生活动而熬夜加班,于是这句口号便经由每届学生口口相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工作精神和态度的代表。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没有太在意,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开始慢慢知道这句话背后承载着的团队精神。

2018年冬天是我社团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当时社联承担了第一届“Wild Energy”山西省高校街舞大赛(现已发展为国赛)与“三晋·光影杯”山西省大学生影评大赛颁奖典礼的组织工作,两个省级活动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同时校内还在开展社团巡礼节,工作压力非常大,不仅是老师,学生团队的精神也非常紧绷,一次次活动设计的再优化、一个个背景素材与平面设计的重修改,让我感觉在不到一个月内做好这些工作准备并不现实,但学生团队却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一次次的推倒重来和不计回报的加班通宵,让我们顺利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做视频素材的男生累到偷偷抹完眼泪继续工作、晚会前一晚凌晨三点的工作会议和活动总结时学生夺眶而出的热泪。

时隔七年,社团工作里无数的动人画面还在我脑海萦绕,那句“离天亮还早”成为了我工作的坚定初心,也成为了我与学生、与信院、与完满教育最初的牵绊。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七年的完满之路,充满了变化、挑战和成长,因为工作需要,我先后从社团活动版块调整到日常服务、宣传推广版块,所负责的工作与我的专业所学大相径庭,每一次工作调整都意味着重新出发,陌生的文件表格、繁杂的工作对接时常让我感到茫然,各类新闻写作以及推送排版也总让我感到无措,但回头看看,当时领导的一句“当你感到困难的时候就是在走上坡路的时候”,诚不欺我。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是今年大火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在面对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一条逐梦之路,相比结果,勇于出发更重要。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前浮现出无数次在信院工作中重新出发的时刻,这些时刻对应的恰恰是我的“八十一难”。

2019年,当时的完满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悠学派”面临无数急需优化的问题,常常收到学生反馈的系统使用不便捷、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当时与研发公司对接系统优化的工作由我负责,这对于甚至没有怎么使用过悠学派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大难”。接手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当时30元的话费套餐升级成了98元。那段时间我一边向调整到泰科工作的同事请教、一边联系老师同学们随时关注上线功能、同时还要和研发公司对接、设计系统需求,当时身边的同事一度认为我是个产品经理。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新功能上线后,因为系统计分规则产生错误,部分学生的学分出现减少的情况,学生们频频传来的问题反馈和负面评价让我感到无力和烦躁,好在最后经过努力,功能恢复正常。在随后的一年中,我也在和研发公司的配合下完成了“悠学派”40余项大小功能的优化工作。

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个失败在支撑,还好在这里失败不是终点,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有机会修正错误,也让我明白面对失败,重新出发才更重要。

等一朵花开需要耐心和微笑

这篇文章落笔之前,我脑海里闪现过无数个学生的身影,我与信院的故事,于我而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参与学生青春的故事,而见证每一次学生成长,就像等一朵花开,过程中你不确定这朵花什么时候会开,甚至不知道它会不会开,但你知道花开的时候一定很美,所以你愿意等。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出自林帝浣的散文漫画集《等一朵花开》,多年前随手翻过的一本书,只记住了这句话,但总觉得这句话放在一个老师身上实在贴切,教育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开花”的过程,鲁迅先生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我会不会因此而朽不得而知,但每一次“花开”总让我成就感爆棚。

2020年,我开始逐渐接手完满教育宣传推广工作,做宣传工作其实不是件容易事,尤其对我这种起初不擅长新闻写作且对于各类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则一窍不通的人。接手工作后,我发现学生团队的宣传工作经验与业务水平也亟待提高,同学们对于工作热情满满,却常常苦于难以通过自学提高水平,于是我做了两件事:一是组建读书群,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打卡并至少每周写不少六篇读书心得,以此提高写作能力;二是通过制定内训、引进资源、整合团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团队意识。四年一晃而过,读书群里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信院青年”工作团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曾经像一座座“孤岛”的学生组织各部门,也因为逐渐专业的媒体工作流程,连成了一片“大陆”,并常常自称“狼性团队”;无数个怀抱新闻理想的学生先后在中青报等主流媒体参与实习,且现在部分运营自媒体账号。

等待花开的过程不止需要等待,每朵花都有适合生长的环境,也要选对栽种培育的方式,培花确实辛苦,但在这片沃土上,我实在幸运见证了许多花开时刻。

写到此刻,其实还有无数个小故事想讲,无数的日子想回忆,奈何纸短,书不尽言。与阿信相伴的日子,我有幸见证了无数的学生成长,也收获了自身极大的进步。七年时光匆匆而过,未来的日子像未奏响的乐章、未写出的文字、未抵达的流域,没人知道它的模样,唯愿我们能始终做个行者,保持坚定前行,行过崇山峻岭、涉过急流险滩,直到视线变得开阔而蔚蓝,我想那就是抵达大海、接近完满的时刻。

学生有话说

“得良师益友,是人生幸事。2017年初冬,孙老师初到信院,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坐在团委的办公室,眼睛中的懵懵懂懂;毕业许多年后的今年秋季,我也在另一所高校中成为了他,渐渐了解他当时的懵懂是什么。也许是怎样做好高校工作,怎样做一位传道受业解惑之师。工作之初,孙老师好像并没有太久的磨合期。如果以当时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工作风格,他是认真负责且脚踏实地的老师,学生社团工作繁琐细致,而孙老师的细心和严谨与这项工作刚好契合,金谷嘉年华、社团巡礼节以及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晚会,孙老师熟悉工作的速度很快,后来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风格,也从不吝啬自己精力与时间的付出,社团联合会的成绩已然是他的答卷。慢慢的,在孙老师对工作的得心应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工作的责任。歌德诠释的很好,他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我感受到孙老师对我们的师生之爱,在热烈的二十几岁,遇到也很年轻的孙老师,在我懈怠时他督促勉励,在我急躁时要求我沉着冷静,在后来成长的路途中,我仍然在汲取他给予的力量和温暖。与孙老师的相识转眼已七年,不知道现在的团委办公室窗外,是否依然天蓝如洗,是否已经秋意深沉。但我知道他一定在那个窗下,看着七年来渐渐成熟的自己,继续向前。”

——第十三届学生会副主席兼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 陈超

“说起‘遇见’,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又含蓄的词汇。于我而言,遇见信院、遇见孙老师,便是属于我青春岁月里闪闪发光的‘小确幸’。在无数个对工作感到迷茫的时刻,孙老师总是耐心的引导我们,从每场活动的布置到校会的日常管理,尽心尽力、亲力亲为,他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做事要严谨认真、要踏实稳重,让我们明白只有努力和汗水才能收获成功。在无数个对‘小’成就感到‘大’骄傲的时刻,孙老师总是及时让我们做好复盘和反思,满招损,谦受益,只有保持虚心请教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前行。他不仅是我们学习路上的‘良师’,更是我们成长途中的“益友”。在无数个对成长倍感挫折的时刻,孙老师也总是尽心尽力做我们的倾听者和安慰者,给予我们无限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拥有力量,重新启航。‘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深知,成为一个好的引路人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孙老师却将对我们的教诲与关怀化作星光,点点星光,支撑着我们穿过人生的丛林,照亮我们翻山越岭的路。

——第十四届学生会副主席 李晓翀

“时光如同见证者,沉淀着每一场相遇和每一次过往,而在时光流逝中能够保持常谈常新的更显弥足珍贵。与孙老师的第一次相遇在我的大二学年,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从不止步于眼下学生工作的完成落实,而是真正发挥出“指导”的现实意义,他始终在用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人生经验教育鞭策我如何规划大学时光,如何优化工作路径,如何在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走出‘完满之路’。因为志趣相投,我们为一场活动通宵达旦,我们为一篇简报点灯夜战,我们在凌晨四点的信院互诉衷肠,那段亦师亦友亦明灯,同心同德同向前的日子到如今仍旧闪闪发光。得益于在团委学生组织的锻炼成长,在毕业就业后我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本职工作,在校时的那句‘离天亮还早’每每想起都会赋予我战胜挫折,摆脱困境的志气和勇气。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今,信院学子早已走遍三晋大地,曾经的并肩作战成为了各自为战,曾经的耳濡目染成为了道听途说,但曾经的师生情谊则是历久弥新!”

——20212022学年团委完满观察团团长 李若冰

“每当提起孙老师,心中总会涌起深深的敬意与感激。在团委学生组织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平台上,他不仅传授了我公文写作的专业知识与新闻报道的创新技巧,更以实际行动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难以学到的东西。在团委学生组织任职期间,孙老师对我撰写的每一篇新闻稿都进行了细致的审阅与修改,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无不体现出他对文字的严谨态度。他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注重新颖性和深度,使文章既有新闻价值也有可读性。通过孙老师的指导,我撰写新闻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有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而在组织活动方面,孙老师的严谨与细致更是让我钦佩不已。他在活动策划阶段就考虑到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细节,从活动场地的选择、设备的调试,到人员的安排、流程的设置,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筹备。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我在参与活动组织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在我求职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孙老师于我而言,亦师亦友。在团委学生组织的这一年,他一路陪伴我成长、蜕变。他的教导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诸多能力的大门,并始终激励着我前行。我对孙老师满怀感激之情,他是我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20222023学年团委学生组织负责人 仝博文

“一万本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由良师开卷。一开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孙老师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文学素养很高的人,无论是举办各种活动还是撰写各种文稿,孙老师都信手拈来,我们每每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犯错误时,他都会耐心地高效地指导我们,只要有孙老师在,就是最大的安心,因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在孙老师面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孙老师高超的文笔更是让我们心生敬佩,普通的文章经过他的修改,总是能显出更亮丽的色彩。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也是孙老师必不可少的标签,无论是活动中环节不合适,稿件中标点不规范,表格中数据有错误,他总能在审核时发现,帮助我们修正和改进。亦师亦友,孙老师不仅教授我们技能和工作能力,也时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总是在我们激动喜悦时共享一份开心,在难过失落时安抚我们的情绪,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平我心忧,授我文字,予我动力,赠我开阔。能遇到这样好的老师,是我们最大的幸运,一年相处时间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我们这种师生情谊很长,如高山大川,延绵不绝。”

——20222023学年团委学生组织负责人 张俐俐

“‘有幸在每个阶段都遇到照亮我的光’,孙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要求特别严格的人,刚开始的他对我们来说是严厉的、很难亲近的,但后来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内心特别温暖的老师,而他对自己更是严格,小到条理的待办事项,大到严谨的新闻提纲。毫不夸张,我一直觉得遇见孙老师、邂逅团委学生组织是我的幸运,在孙老师面前,我经历了从紧张、害怕到感激、尊敬的转变,对我来说他不仅仅是传道解惑的良师,更是我生活中温暖的引路人,在工作有问题时他会点拨我们,给我们提供不断挑战自我的机会,他总说:‘来到一个组织总要学点什么再走。’他就是这样,告诉我们方法让我们努力做,最后有他兜底;在我心情低落时候他也会开导我,告诉我享受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团队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蜕变,我们也都非常感激孙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伴一程,总之,在我的大学阶段遇到孙老师,改变了我之前‘小透明’的发展轨迹,是他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懂得去发散光,更想一直成为光。”

——20232024学年团委学生组织负责人 刘婷

供稿:完满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