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商务英语学院组织翻译工作室成员、翻译课程教师以及新近加入翻译工作室的部分学生成员,通过腾讯会议app参加了第一届大学生语言服务创新创业论坛。教学院长葛晓晶老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来自中山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学校的6支语言服务类创新创业团队和指导老师的经验,尤其注意总结翻译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方法,拓展翻译课程的建设路径、丰富翻译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努力做好翻译实践平台的搭建。
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分享了公众号的协同育人模式。在协同育人理念下,“翻译学习共同体”公众号与翻译专业课深度结合,将翻译理论和技巧与新媒体形式深度结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翻译学习平台。公众号包括学术动态、翻译咨讯、翻译技巧、翻译技术、平行语料、时事热点、传统文化等模块,将翻译从传统课堂带入公众号,并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实现了专业课堂、课堂思政、公众号平台三者有机结合。另外,公众号还进行社群运营,通过组织校级社团线下活动,进一步探索翻译专业教学模式。
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三思译坊”分享了该校大学生翻译项目管理流程。该流程包括译前项目分工确定流程、译中项目跟踪集中管理、译后复盘提升循环创新。在译务过程中,“三思译坊”坚持团队的高效协作、利他的服务意识、工具的规范使用、学科的交叉融,重点关注译员的管培和项目的循环再生,着重培养译员问题分享、信息搜索、工具使用、自主学习(尤其是跨学科盲区)的能力,实现知识可开源、模式可复制、资源可循环、经验可再生。另外,“三思译坊”还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包括考试指导、口译实战、翻译赛事、实习合作、讲座培训等。
我院翻译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刘帅老师提出学生翻译团队与翻译专业课程的融合模式。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笔译队负责人分享了广外的经验,首先学院开设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翻译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然后,笔译队有常驻指导老师,对学生翻译工作分门类、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指导;另外,笔译队还会定期邀请翻译专业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和项目介绍,并就项目分工和项目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会后葛院长强调国家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我院翻译类课程建设要与大学生语言类创新创业相结合,并且指出翻译工作室可以从翻译公众号建设、翻译项目组织、翻译社团运营等方面作为尝试,开展相应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翻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积极践行学以致用的原则,除翻译专业知识外,还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图文制作、团队管理等能力,真正培养创新型翻译人才。
(商务英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