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赵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入职,主讲通识必修课程《从小说到电影》、通识选修课程《经典电影赏析》。曾发表学术文章8篇,获省部级奖项一项、“教学优秀奖”,被评为“远景杰出教师”,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出版专著《电影影像观》一部。
仔细想想从2014年8月入职至今也八年有余,遥想当年备课时的盲目、初登讲台的紧张、与人交流的青涩还历历在目。历经八年的锤炼,时至今日褪去了毕业生的稚嫩,信心也在一节节课堂的历练中与日俱增,八年的时间足够使一个人成长。犹如每粒种子的成长都需要一方沃土的滋养,我的成长是在信院的见证下实现的,于我而言,信院,是梦开始的地方。
刚好遇见你——《从小说到电影》
《从小说到电影》是我遇见的最浪漫的一门课,因为它我才能走进信院的讲台,所以对于这门课起初是满满的爱,如今是满满的情怀。依稀记得《从小说到电影》的第一节课,是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面对百余学生,第一次讲授课程,还有肖主任的莅临指导,紧张不言而喻。课后肖主任的指导与鼓励使我终身受益。直到去年因参加武大举办的通识会议在武汉与肖主任重逢,心中仍是满满的感激之情。就这样,我与《从小说到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视它为“最佳伴侣”,首先,因为充足的备课使我个人的专业得以精进;其次,通过一堂堂课使我的授课水准得以提升;最后,我感到对它的依恋,无论它怎么变我都不会变。它从通识教学部出来转战电影评论中心,恰逢七年之痒,《从小说到电影》又迎来了大纲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出质疑又不断找到答案,也不失为一个契机,我们彼此更合拍了。因了解而更热爱,大概可以诠释我的体会。好的伴侣关系应该就是这样吧,让彼此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它让我成长,我也希望我可以让这门课成熟。
何其有幸,与你相遇
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课堂上我几乎遇到了全校各专业的学生,我想这也是很幸运的遇见,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的性格爱好的学生坐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课堂上,他们总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每学期的第一周课都是我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与每个班的同学见第一面我想让他们感受到我的亲和而不随意,严厉而不古板。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能够让学生信服的就是“幽默感”,这一点可谓我真正佩服的品质,它既彰显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正能量。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其实真正能使人获得感受的反而是深度共情之上的理解与认可,而所谓的“道理”若能以无形的幽默感带出,或许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可。
通过与不同专业学生的接触,我深深感受的青年的朝气与少年的英气,每个人都有独属于个人的光点,而老师我认为就是要发现这种“光点”,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发光,而有的学生则是在课堂外闪亮。这或许就是滚球体育完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它脱胎于教学课堂,又延伸于校园生活,使本就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具知识趣味与专业引领,使学生的业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在一个个完满活动中体验获得感与成就感。作为电影评论中心的老师我也全面践行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的有机融合,将与电影有关的现实话题融入一场场主题放映和电影讲座中,使学生可以从不同场合和不同渠道了解多元的电影世界,从而反观我们生活的时代与现实。
遇见与同行
在这八年有余的时间里,让我深感幸运的还有就是遇到了很珍贵的同事与朋友,一起共事,共同成长,专业不同却志趣相同。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日渐精进。工作成效卓著,教科研成果丰硕,曾发表学术文章8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出版专著《电影影像观》一部,获省部级奖项一项,荣获过“教学优秀奖”和“远景杰出教师”,得到上级、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当然,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工作的同时,我也有过迷茫和困惑,每一次陷入矛盾时,我的同事和领导一直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信院为我提供广阔的平台,学生使我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同事朋友则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未来还有第二个八年第三个八年,愿我始终如少年,你始终如初见。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