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凯,男,2003年7月出生,山西长治人,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机器人专业2101班学生。因为机器人,魏佳凯选择了信院。而在信院的两年里,魏佳凯参加了两次机器人比赛,尽管没有取得好成绩,但他却收获很多。他明白了怎么样去学习和提升,怎么样与别人合作,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021我参加了高考,高考成绩对我来讲,也算是正常发挥。这个成绩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比如说去到外省读三本。我之所以选择了十大体育滚球平台,是因为,在填报专业时,我第一眼就看中了它的机器人专业。那一刻,我觉得我的眼睛应该发亮了,我畅想着自己以后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错了一个符号
八、九月份还没入校的时候,有一个学长,后来我们都叫他“超哥”,他混进了我们的新生群,去给机器人社团招生。这正中我的下怀,立即报了名。
没想到,“超哥”告诉我,进这个社团需要“考试”。他建议我:“你可以先学一下C语言”。那时候,为了能进社团,我显得很乖,立即去网上查C语言的资料。入校后,只要一下课,我就跑去图书馆,去啃那本C语言的书。那时我满脑袋就是一个想法: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学好,然后进机器人实验室!
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终于通过了C语言的测试。满以为这就可以了,但“超哥”又说还需要一个考核,要组装一辆电动车,让小车沿着地上铺好的黑胶带“轨道”行驶。
小车很便宜,我只花了20多块钱就搞定,接着花了一两个小时组装起来。这让我觉得,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心里就放松下来。看看后面的代码很简单,也就没有再用心。结果,本来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事儿,我一直拖了半个月,直到测试前一天才写代码。代码写入小车,我有种万事大吉的感觉。
但当小车真正运行起来,我才发现出了问题。程序让小车向右走,结果,它偏偏拐向了左边。我赶紧检查代码,但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行代码都似乎没有问题,但程序咋就不正常呢?眼见明天就要测试,这咋办?我头上的汗冒了出来——难道我的梦想就这样折翅了?我不甘心,只好扯下自尊,去求学长。
学长认真看了半天,最后才发现,程序中有一个符号错了,很难看出来。
后来加入社团后,每每想到这件事儿,总让我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写程序这种事儿,一点都马虎不得,必须要投以十二万分的专注。假如我一开始早早准备,就有足够的时间缓冲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像我这样弄得如此狼狈。
电机“疯”了
到了大二,我报名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任务是做一个云台。要通过云台控制激光在指定的位置任意行走。我看了一眼,了然于胸——利用一个电机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当天晚上,机械组就把云台的机体结构做了出来。我看到很高兴,觉得后面的组装应该很简单。于是立马动手,拧螺丝插线,然后把写好的代码加载到电机里。弄完以后,我又检查了一遍,看看没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插电运行。
按下开关的那一瞬间,我有点紧张,上次小车的阴影不自觉地又浮现在脑海中。我暗暗祈祷着,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但想什么来什么,电机刚一动,就出现了令我瞠目结舌的情况,只见电机疯了一样,无规律地乱跑,顺带着把那些电线全部搅在了一起。我一下懵了,本能地伸手,想把电机摁住,结果电机倒是停住了,但我的手却传来一阵钻心的疼,拿起一看,只见手掌上有一个洞,鲜血呼呼地冒出来——原来电机上有一个尖锐的突起,我的手恰好按在它上面。再看电机,电线全被搅断了,还传来一股糊味。这让我不仅手疼,更有些心疼,一个电机就好几百块呢!
听到我的惨呼,在一边的学长第一时间冲过来。他让我把手上的伤处理好,然后拿起电机看了半天,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事后我想,可能是我对那个电机不够了解,代码与它不匹配。于是我就参考了别人的代码,并设置了一个延时装置,让系统有一个接收外部信息的时间缓冲。为了方便控制,防止它再度“发疯”,我又特别加了一个开关,如果再有情况立马把开关按下,而不是傻乎乎地用手去按。
搞完这些,就到了半夜 12 点多,实验楼已经锁门,我们无法再回宿舍,索性就继续呆在实验室,琢磨进一步完善控制。
这个通宵,给了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教训。让我明白了自己不仅理论知识不够,动手能力也还差得远。世上的事儿,想要做好,都不简单,更何况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赛,能让我三下五除二地顺利弄完,我岂不成了神仙?从这以后,我开始加强代码训练,多写多试。
电机“死”了
到了今年暑假,我又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这次比赛主要作品也是做一个全方位旋转的云台。实现这个功能,需要两个电机协作,与上次比赛一个电机相比,这次比赛明显难度加大了。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电机发“疯”的问题,这次设计时,我首先为它加装了急停开关。
但这次我遇到了更大的问题。我是最后一个选电机的,结果熟悉的电机被人选走了,剩下的电机,不仅不熟悉,而且精度还太差。尤其是精度问题,尽管我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设想了程序优化方案,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两个电机累加控制,会放大精度问题,很难准确驱动云台。想换电机又不现实,因为时间不够了。
我努力在程序上进行优化,但还是出现了意外,导致我的比赛三个任务只完成了一个——让激光根据要求去定位一个小点,误差要求两厘米。我当时做到了,甚至比要求的精准度还高,差不多两毫米的样子。
按照这样的准确度,接下来的两个任务我应该可以很好地完成。到了第二项,去控制激光画一个框。前半部分画得还算正常,但到二十分钟后,电机死机了!
电机死机的问题,我之前遇到过,由于很少发生,就没怎么当回事。事后,我后悔得不得了——如果我提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没事了。后来我反思,当时我的心态有一些问题,很多小事懒得去做,觉得它不重要。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明白了,要把事情做到完美,要准备的很充分,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情,到最后都可能会有巨大的作用。
这次的比赛我最终没能完成。深入总结,根本原因还是学的不够好,浮于表面。这样看,教训也是收获。
此后,我进一步稳定了心态,凡事不急,慢慢来,不拖延,但也不急躁。现在我几乎不做通宵,但也没有在10点之前离开过实验室——慢慢来,也不见得会有多慢。
竞赛带给我的收获并不只有这些。因为比赛都是团队合作,所以,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我该怎么去与别人相处和合作。
参加竞赛之前,我是一个看起来很冷漠的人,给人很难接近的感觉。但现在我觉得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在竞赛中,有一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他就是我的一位学长,叫化荣。化荣是上届队长,现在已经大四了,他经常帮我去解决一些问题,处理一些麻烦。记得队长交接的时候,他对我说了很多的话,反复叮嘱我工作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更好地领导他人让团队进步。因为化荣本身也是有腰病啥的,都是熬夜加班攒下来的病,所以他一再告诉我别太累。
当然,学校的开放的氛围,也给了我很大的锻炼。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让我对合作有了深刻的理解,让我学会了怎么样与人沟通。
最近我在准备一个比赛,也是全国机器人大赛。这次我是队长,要统领全局。尽管我不断督促大家要加快速度,但我更多地是去鼓励大家。我想更好地为他们起一个带头作用,所以从9月初到现在我一直在搞那个小车的底盘,这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西。我反复地打磨控制程序,让大家看到应该怎么样去做。前两次比赛,我们都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我相信,在这次大赛上,我那台“死”掉的电机一定能涅槃重生,我们一定能拿出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