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体育滚球平台

我在书院读大学

梁卓祎:30万字和40场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9-26 00:00:00 点击:

梁卓祎,女,2000年8月出生,山西平遥人,经济与管理学院资产1902班(青藤书院)学生。大学期间,她以“幕后人、策划者”的身份,用30余万字符和40余场活动记录无数信院青年的完满青春,也使自己从一个差点复读的高中生,成长为一个能说会写有组织能力的全能“人生选手”。

梁卓祎

今年6月毕业,我留校在信院的人力资源处就职。办好入职手续,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不由一声感叹:“如果不是四年前义无反顾地选择,或许,我的人生路会完全不同。”

找一个不用说的地方

2019年夏,我高考失利。那段时间,无奈、惆怅、失落……本就缺乏自信心的我,意志消沉到了谷底。

谁承想,复读十几天后,我竟意外收到了信院的录取信息。我有点犹豫,妈妈说,既然有了一个选择,不妨试试,也许能打开一扇崭新的门,强过走回头路!

梁卓祎

峰回路转,能够走进大学,我还是很开心的。然而,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育理念,不善交际的我有点犯愁。那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啥是完满教育?上网搜、听同学老师说,入了校一段时间我才明白,原来就是参加社团、搞活动,这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觉得这个学校并不是那么沉闷。

但真要参加活动了,好奇立即变成了恐慌。我是一个内向到不爱跟人说话的人,却要时时刻刻都跟人交流沟通,不行不行,太难了!

“不想说,你可以写啊!”一位师兄劝我。我有点儿没底,有这样的部门?不想大一学生会招新,还真被我找到了——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宣传推广部。

梁卓祎

加入了这个部门,我才发现自己又面临着写作的难题。青联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我要写新闻稿,发到官网和公众号。高中时候的作文就是议论文,格式固定,但新闻稿这个东西,以前没有接触过,格式、体裁、字数……哪哪都有问题。

给黑夜一点颜色

入校迎来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就是国庆节。部长要求写一篇礼赞祖国的作品,看到这个要求,我立即想到了那首歌词——“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这启发了我的写作思路:抄!

我打开电脑搜索了十几篇文章,越看越觉得高级又有文采:“您是昂首高亢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朝阳。您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榜样……”我兴致勃勃,本着拿来主义,东拼西凑,一篇500多字的“献礼祖国70华诞”完美出炉!当时我想,拼得再不好,也不至于垫底,中不溜就挺好。

结果,十多篇稿子,除了我,挨个儿都受到了部长的表扬!会后,部长语重心长地找我谈话,说学习借鉴没问题,但要在抄的过程中模仿、总结和提升,要化成自己的东西,简单的堆砌,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抄”也是一门学问。

梁卓祎

我似乎明白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专门浏览人民网、山西日报、媒体信院等网站新闻,琢磨人家的写法,与自己写的东西作比较,体会差异,并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学校种类繁多的完满活动,为我提供了足够多的试炼机会。一篇又一篇,就算是课程再多,活动再忙,也不会中断。写完就发给部长,批注、纠错、修改、重写……如此反复,稿件一遍遍被打回来,我也不在乎,只是把心思放到修改上——记得最多时,一篇稿件来回改了十几遍。

梁卓祎

印象深刻的是,青联组织的荧光夜跑,当我们宣传推广部按规定准点发出推文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这段时间的练习没有白费。

活动前,我们一起翻看前两年的荧光夜跑报道,总结出要写的内容、字数以及照片景别。活动结束,我们第一时间把活动现场等常规内容写完,落笔“今夜是独属于信院青年的狂欢,以荧光为信号,用奔跑为公益注入能量”,并用“给黑夜一点颜色”,点题荧光夜跑。

当老师和同学们都夸赞这篇报道时,我长吁了一口气。我知道,在新闻写作的路上,我在坚实地向前走。

采访学姐马变

要说真正让我成长起来,在写作上更加精进、在人生选择上有所启发的一件事儿,就不得不提到两年前对西部计划志愿者马变学姐的线上采访。

马变学姐服务于福建援疆宁德分指挥部,当时她已经在新疆昌吉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乡人民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工作了两年。

拿到她的资料,我心里很敬佩,也很忐忑。她的经历这么棒,我能不能把人家的故事写出来,写好?

我整理了一些必要的问题,列了一个大纲。考虑到两个小时的时差,为避免采访时间与她工作时间冲突,采访前,我还必须提前约定时间。

第一次采访很顺利。我听着学姐热情洋溢的讲述,深刻感受到了温暖热情的西部人民、魅力多彩的新疆风光,还有与志愿同行的爱情故事,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的草原荒漠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梁卓祎

后来又连续进行了几次采访,马变学姐的故事素材积累得越来越多。但这时,我感觉到麻烦来了。没素材的时候,怕内容不够丰富;素材多了,如何精挑细选又伤脑筋。经常觉得故事很精彩,但就是一句话阐述不出来更丰富的东西,删掉又很可惜。

第一次写人物类稿件,怎么梳理行文脉络,讲好援疆故事,表达好志愿服务精神,描写出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成了令我苦恼的问题。写不出来,根本写不出来啊!我写了又删,删了再写。有时可能灵机一动出现在脑子里的好句子,写进去才发现就是文段的重复堆砌。纸篓里的纸团被我清理了一桶又一桶。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段时间,我经常半夜醒来,梦游似地在手机备忘录上,记下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才肯躺下。

没细节,不通讯

抓耳挠腮了三两天,进度缓慢。我都有点绝望了,艳姐安慰我:“没事儿的,你就是太想写好,陷进去了,不如换换思路,去找找同类型的作品看一看,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啦!”

对呀,多看看总没有坏处。于是,我花了一天时间,不厌其烦地浏览人民网、央视网的人物专栏,与它们精彩的文段对比后我发现,能展现人物灵动性、特殊性的点,必定在细节,可以说“没细节,不通讯”。我立马翻开已经在脑海中盘旋了无数遍的采访记录,重点筛选那些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画龙点睛的小故事。

就这样,我一下子思如泉涌,用大标题《志愿服务西部三年刚好圆满》和四个小标题统帅全篇,再把筛选出的硬核细节加进去,一个朝气蓬勃的援疆志愿者形象立马活了起来。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人物通讯,写起来竟然有种毫不费力的畅快感。

画上最后一个句点,我兴奋地一拍桌子,成了!丝毫没留意到,这时已是凌晨三点。

这篇文章后来不仅在学校的《信院青年》发布,同时还刊登到了《山西青年报》的志愿周刊版面上。

梁卓祎

历时半个多月,这篇人物通讯,不光锻炼了我独自采写的能力,敢于壮着胆子去问、去聊,学会了对比分析处理问题,强化了写作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采访中,学姐的青年担当精神让我深受教育,“贡献”和“人生的意义”都是我之前没思考过的人生课题。“小我”的灵魂受到了触动,我觉得应该通过一次次完满活动,不断发掘自己的可能性,去追寻更有意义的“大我”人生。

30万字和40场活动

要成就“大我”,单纯躲在幕后写稿肯定是不行的,全面发展才能有出路。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壮着胆子参加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的竞选;组织策划宣传达人秀活动,开创成团赛制全面宣传报送等等。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能力的提升却是实实在在的。

梁卓祎

记得第一次演讲,面对着乌马河剧院几百人的大场面,我腿抖得跟筛子一样。站到演讲台上,感觉整个剧场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好在有指导老师 “要珍惜每一次公开发言的机会,不要怕错,尝试就好”的鼓励,我强装镇定,鼓足勇气,总算坚持下来。

为了让自己成熟起来,我主动去参加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尝试后,胆子终于放开了,自信心也树起来,站在台上,脑子里的话就能脱口而出。

梁卓祎

在组织“我最闪亮 信院达人秀”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和老师一起探讨比赛方案设定,还创新性开创了成团赛制。鉴于整个比赛赛程近两个月,怎么吸引关注度,成了我们团队关心关注的焦点。

受自己成长的启发,我觉得,成团赛制,观众看重的就是普通人的成长蜕变。于是,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挖掘记录团队小故事,做到及时跟进,天天有亮点,日日有推送。

宣传团队积极性很高,主动承担任务,加班熬夜,终于把一条条有看点、有温度的新闻推送出去。观众的点赞和大呼“过瘾”的评论,让我们团队的每个人信心倍增。

梁卓祎

成功举办了一次次比赛,让我在宣传、统筹协调等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不觉间,我已经由一名懵懂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全能优秀的大学生。回首看,这一路,我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取得了让我自己都有点诧异的成绩——大学四年,我在《信院青年》发表稿件127篇,学校官网发表163篇。通过百度搜索,竟然有整版整版的署名文章。我用30余万字和40余场活动,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完满教育,我是见证者,是宣传者,同样也是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