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博文,男,2001年5月出生,山西运城人,远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远景2004班(右岸书院)学生。在大学,仝博文干了三年的宣传。这三年,他不仅树立了自信,磨炼了性格,还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信院,我写了三年新闻稿,从远景学院一直写到团委。可以说,宣传改变了我的性格和习惯。
感觉世上只剩下我一个人
刚进入大学时,我还是一个比较毛躁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
记得大一我接触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国田来校交流,老师让我去写新闻稿。接到任务,我也不以为意,觉得把事儿记下来就行。稿子写完交上去,很快就收到了老师的修改意见。看着稿件中密密麻麻的批注,我一下子就急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这样改下来,不就等于是重新写吗?我烦躁不已,心里愤愤地想:“我只是个大一的学生啊,为什么让我写这么难的东西?”
强忍着不耐烦,我按照要求把稿子改了一遍,结果,又被否了,老师还指出了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顿号、引号,学校领导们的名字、顺序、职位……这让我改得痛苦不堪,心里有个念头在叫嚷:“我不干了,我不干了!”
可每当我忍不住想要把手中的鼠标摔掉时,心中就似乎有另一个声音:“这不是你自己喜欢的选择吗?”
高中时,我觉得对数理化一窍不通,但,家里一直想让我学理科,说将来的就业空间更大——为此,还花了很多钱找人替我补习。我本能地排斥,所以也没有什么效果。那时我呆在理科班很难受,最大的快乐就是上语文课和写作文。我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文艺青年,写一些东西和大家聊聊历史上有趣的事儿。
高考后家里想让我报一个工科专业,于是就选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但进了大学,我还是想成为文艺青年,所以才报名加入了学生会的宣传部。
所以,每到改稿改得痛不欲生时,我就想到我的初心,暗暗对自己说:“你正在做喜欢的事,如果还做不成,就真的完蛋了,说明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干不成!”
就这样,我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咬牙切齿地敲着键盘。这一篇稿子,我记得改了有好几十遍。
老师看我抓狂的样子,就给我聊他的思路,比如开始要先介绍一下人物的履历,然后再写他和大家交流了哪些东西,给同学们哪些启示,能向他学习什么。对照老师的思路,再看自己的初稿,才察觉出自己的浅薄。
这篇稿子花了三天时间。我每天上完课后就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一直呆到深夜一、两点。回到宿舍,怕影响别人休息,就静悄悄地收拾洗漱。那一刻,楼里楼外,除了我窸窸窣窣的声音外,没有一点动静,我恍惚觉得,这世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那种静谧,浸润着我的身心,把所有烦躁融化得踪影皆无。
就这样,到了最后几遍时,我完全没有了一开始的郁闷与焦躁,每改一遍,都能体会到不同的收获。
这次改稿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后面每次写稿和改稿时,我都努力让自己沉浸到那种心情中,努力盯着自己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慢慢地,我急躁粗糙的做事风格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心态平稳了很多,解决问题的韧劲儿也增大了好多。
我能干别人干不了的事
三年的宣传工作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高中时,我数学和理综直接学不会,成绩排名一直偏后,这让我很自卑,觉得自己很差。所以,我不敢和别人交流,也不敢在这种公共场合说话。
来到信院,第一次走上讲台是一次竞选,在一个大教室,人很多。我看着晃动着的人头,心里既紧张又害怕。
不自信的我有个毛病,一紧张就想喝水,就想上厕所。在候场时,我走过来走过去,心里焦虑得不行,就拿着瓶子不停地喝水,喝着喝着,又开始肚子疼,就跑去上厕所。回来又拿起瓶子,好像那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胆量。
终于轮到我了。我放下手中的瓶子,哆嗦着走上台。接过主持人手中的话筒后,我的手一直在抖。还未说话,感觉嘴巴又紧又干,本能地想去找水瓶子,眼神却看到附近几排同学的目光,瞬间吓了一跳,脑袋“嗡”地一下,赶紧仰起脸,把目光移向教室后面的墙。
原本为了给自己增色,我还特意在稿子中加了一些比较文艺的表达。结果台上一紧张,那些文艺的东西全然想不起来了。磕绊了一阵子后,我尴尬地挠挠头,只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好容易说出“谢谢大家”,我跑下台,一屁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释重负,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终于完了!
之后好一阵子,我都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太差劲了。
不过,三年后的现在,不管多大的活动,我都能非常从容地侃侃而谈,甚至在台上还能和观众、评委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自然,也不再需要喝水和上厕所。这种改变,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要经常在会议或公共场所讲话,要经常和兄弟院校的同学们交流,还有,学校抓表达力,要求讲话必须脱稿……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提升,这种自信,就来自宣传工作的成绩。
大一大二时,学生组织里,大家都对宣传怵头,很多人宁愿干一些体力活儿,也不愿意写新闻稿。而我一直坚持下来,成了新闻写作的行家,大家都对我竖起大拇指。我觉得自己能干别人做不了的事,这就很了不起。慢慢地,从高中阶段一直陪伴我的自卑,也消失不见了。
书记用了我写的稿
宣传工作还让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风格。
我有一个习惯,所有的新闻稿都要保存三个版本——第一个是最初写出来的,第二个是最后一遍的修改稿,第三个则是正式发表后的文章。
这个习惯开始于大二。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十大体育滚球平台远景学院和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线上交流的报道,题目是《晋渝远景聚合力,两校融合促发展》。修改的时候,老师问我:“这一部分,你最开始是怎么写的?写作思路是啥?”看着修改后的稿子,我一下子懵了。
其实,平常写稿时我也注意到,有时候改来改去,感觉还不如原来的好,但想再回到最初,却又忘了原稿是什么样子。
于是我就想,要是每一个版本儿都保存下来就好了。这样在改稿的时候,能看清前后的差异在哪里。
一开始,我把每次的修改都分别保存一个版本——最多的曾保存了二十多个版本。那次是学校组织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老师让我试着写领导的讲话,要求必须站在领导的高度去准备材料。老师一直对我说,作为领导,他应该要注意到哪些点——要介绍青马工程的基本情况,组织了多少期,有多少人参与,涉及了哪些板块,与完满教育又有哪些结合……老师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
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指导和那一遍遍地修改,我觉得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后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是学校党委的张书记来讲话。听到他的讲话稿中有我写的内容,我不自觉地昂起头挺起了胸。真的,我很高兴,感觉很有成就感。
现在我电脑的文件夹里,有写过的100多篇稿子,保存了300多个版本。闲暇的时候我会翻开看看,看着看着,很多回忆就涌上心头——这篇是有什么嘉宾来了学校,那篇是在多功能报告厅,还有这篇当时是怎么挨的批……每当我怀疑自己,或者说累了的时候,我也会看看它们,瞬间就充满了力量。
这个习惯就这样坚持了下来,我感觉,它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帮助很大,让我想问题、做事情都变得更有条理了。
我觉得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