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智,男,1998年出生,山西汾阳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02班学生。
2020年10月,结束两年的军旅生活,我重新回到了十大体育滚球平台读书。有人说,任何征程,都永远无法再回到原点。用这句话来形容我那时的状态再贴切不过了。回校后我发现,军人生活已经让我和普通大学生迥然不同了。
在“背摔”中被摔
军人经历,让我很容易地拿到了素质拓展助教的身份。凭借军队训练的底子,我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胜任。
然而,自信满满的我,很快就被现实打了一耳光。
我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叫“信任背摔”,是大家比较害怕的项目之一,要求个人挑战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参加者站在一个高台上,身体向后自然倒下,下面有几个同学按指定的要求接住倒下的同学。活动训练的是参与者的胆量和对集体团队的信任感。
老师叮嘱我要把讲解的内容背熟,我信心满满,拍着胸脯说:“老师,没问题,这个项目就交给我吧!”
看了几遍稿子,觉得差不多记住了,我就迈着军人的步伐来到大家面前,一个标准的向右转,迎来了几十名同学齐刷刷的眼神,瞬间,我脑子嗡地一声,呆住了。在部队,我只当过班长,最多也不过领10个人,现在几十个人,而且都不认识——哪怕被一个陌生人盯着,也会让人心里发毛,何况几十个人呢?大家盯着我,我看着大家,要讲的内容一下子忘得精光。
“啊……呃……背摔……接住……倒下……”我语无伦次了半天,大家大眼瞪小眼盯着我,一脸的迷茫。我的汗从额头上淌了下来,一半是热,一半是紧张沮丧。那一刻,我只觉得丢人,拼命开动大脑,疯狂地组织语言,想着怎么能搪塞过去。看着面前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低头玩手机,我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挫败感。那一刻,如果操场有条缝,我一定会钻进去。
这就是我在信院的开场。时过两年,那个场景我依然刻骨铭心。之后有一段日子,我都不断在否定和坚持中做心理拉锯:退出?我还能干什么?坚持?我真能行?老师、同学怎么看我,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也许是军人不服输的劲头最终让我坚持了下来。第二次在进行这个项目训练时,我反复背讲解内容,模拟学习者来理解每一个环节,确信再紧张也不会遗忘,才走到队前:“下面请大家跟我学习一个动作,第一步双手平伸,第二步交叉,第三步翻掌……好,我再绑上,你就很难打开了……”那一刻,我虽然感觉自己像人形复读机,但终究顺利把过程走下来,而且,效果还不错。
这无疑重新给了我自信,也让我总结了一个教训。现在不管做什么我都会提前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当兵时没弄懂的道理,现在牢记于心了。
汾酒牛肉大盘鸡
部队的大溶炉淬炼了我,但也让我与普通人产生了思维的隔阂。
作为素质拓展社社长,组织活动不可避免要与人打交道,比如借物资、批场地、联络人员等等。有一次周末,我们举办一场活动,需要借物资。本来已经约好了第二天一早接头,军人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所以,我8点就打电话给管仓库的同学,但半天没人接。我反复打,直到快9点了才有一个听起来很不高兴的声音接听了电话。当时我退伍回来没多长时间,觉得明明说好的事情 ,就应该守约。你不守时不说,还不接电话,我心中着急、委屈、气愤搅作一团,语气也开始难听:“我借条批好了,你过来帮我开下门!都8点了你还不起,有没有时间观念?”
对方没有和我争吵,很快挂了电话,说马上到。我平复着自己的火气,在仓库门口走来走去地等。这一等又是一个多小时,直到10点多才看到他。那一刻,我有一种强烈的打人冲动,要不是看在他比我小和校规校纪的份儿上,我紧紧攥着的拳头就挥出去了。强压着怒火,我一声不吭地取走了物资。
后来,我实在憋得难受,就把这件事情和老师谈了一下。老师半天没说话,最后问了我一句:“你有没有换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大家好容易有个周末,睡个懒觉是正常的,你搅人清梦,估计谁也不会高兴。”我一下子醍醐灌顶想明白了,立即对老师表示:“您不要找他谈了,我找他聊吧。”
咋聊呢?我想了半天,觉得不能说人家的不是,应该沟通感情,毕竟以后还要打交道借物资。我想到了军人的常用沟通方式,决定请他吃饭——既然不能约架,那就约饭。
对方接受了邀请,我们在食堂吃大盘鸡。我们从聊家常开始,聊到那天彼此的想法。我说我家是汾阳的,产汾酒,可以给他带点尝尝;他说他是平遥的,有平遥牛肉销售渠道,想买牛肉可以找他……聊着聊着我们就仿佛成了多年的好朋友。
这次成功解决冲突,我很高兴。我觉得我在“方与圆”之间学会了平衡——部队就是方方正正,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社会可能需要圆融一些。现在我相比部队更多了一些“圆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以“方”为原则,以“圆”为路径,很多事能事半功倍。
比如说,我们这个社团有120多人,除我外还有副社长、干事,以前我习惯分配任务,现在我更注重考虑他们的感受:大家愿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我要努力让大家都满意,大事小事都把几个人召集起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只要目标一致了,工作就特别轻松。
杯子舞与救生结
我第一次组织素质拓展活动,100多人只来了30多个,这让我很有一种挫败感。我不甘心,就苦口婆心地给来的人讲素质拓展。为了打动他们,我专讲那些有意思的细节和活动,大家听得非常开心。等我第二次开会的时候,参加人员就到了90多。我看到底下黑压压的人头,还挺诧异,私下一问,有个同学们告诉我:“大家都觉得你说得挺有意思,就像听相声一样,挺开心的,我就把我们宿舍的人全拉来了。”
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活动搞得好不好,参加人数是表相,吸引人才是核心。中规中矩的方案很难吸引人,必须要新颖、有趣。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摸索。先去网上查,看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素拓活动,然后拿过来比较,好的地方直接套用,不如我们的,也看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环节。
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很多同学没返校,线下活动没法搞,我就想着在线上搞些活动。线上活动以前从来没有办过,挑战很大,搞不好,大家就会让手机参加活动,自己却跑到一边看电视睡觉。
我找了一些公司的熟人,问他们团建的做法与经验。大家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什么123报数,什么你画我猜,什么建个群玩QQ小程序……尽管没有我中意的项目,但毕竟打开了思路:原来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让活动多样化!
在网上转悠了好几天,我突然发现了一种叫“杯子舞”活动,高兴得跳起来: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啊!它道具很简单,就是两个纸杯,视频教学也很完整,两只手配合着两只杯子,动作简单,节奏感强烈。不仅有意思,而且还能锻炼节奏感,简直就是素质拓展的绝佳活动!我把杯子舞的视频发给大家,让大家学会后上传一段自己的视频,再由社团干事给大家评判打分。
这个活动的效果极好,几乎所有参与的同学都提交了作业。
统计时我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类活动不感兴趣,这引发了我再次思考:既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的活动,那么,可以分类设计活动——活动多了,总有一款适合你!
于是,第二次线上活动,我组织大家学打户外救生结。我想,男生可能会喜欢户外生存技巧。这次活动,虽然人数没有提升,但,凡是参加的都全心投入,从提交的视频看,他们都学会了。
至此,我组织活动的思路成熟了——一是趣味性,二是针对性!
回头看,我的大学,加上军营的两年,其实是六年。军营带给了我纪律意识和强健的体魄,信院让我学会了交流与沟通,提升了组织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我觉得这是其他同龄人难以有的收获和体会。这些并不来自于我的能力,更多是环境的影响。我对社团里经常参加活动的人进行过调查,大家都说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比如不爱说话的人变得敢于表达了,怯弱的开始胆子变大了,不敢跟女孩说话的开始搞对象了……每年接新生,我都劝他们:“不要觉得上了一个三本就灰心了,在这里,你绝对能学到东西——想学习没问题,想提升能力,这里的机会更多!”我一点也没夸张,以素质拓展高空项目来说,好多同学们参加完都说突破了自己,以后再有什么困难,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咬咬牙头往前一冲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