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发出非遗打鼓“邀约”,在二百多位报名的学子中,最终选拔出十二位对鼓乐感兴趣的女同学,在绛州鼓乐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下,学习、传承、发扬非遗精神,以别样的方式演绎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成为校园文化新亮点。
在完满教育、多元化育人的春风里,近年来,滚球体育积极打造特色文化育人环境,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设乌马河非遗文化博物馆,呈现非遗双师课堂,开展“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在箕城书院、三达书院规划剪纸、扎染、拓印、烙画等非遗项目工坊,让非遗在高校焕发青春色彩,成为了校园中的一抹亮眼色彩。
坚守自己选择,大胆尝试,要做绛州鼓乐的校园“传承人”
“格子衫”“黑框眼镜”“计算机达人”……这些刻板印象总限制了我们对工科生的了解,但在这个明媚的春天,来自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们,选择走出课堂,拿起鼓槌,与绛州鼓乐来一场别样的亲密接触。他们大多没有音乐基础,没有打鼓经验,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让大家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纷纷报名。从最初报名200多人,到初步选拔出78位女生,再根据身高,乐感,动作完成程度共选出24名女生。最终,在初步训练后优中选优挑选出12名女生组成“信工鼓队”,将在四月末参加校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100次训练是动作,1000次训练是技术,10000次才是功夫”。训练场墙上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12位学子保持热爱,坚持训练。在无数次的敲击中,汗流浃背、手腕酸痛是家常便饭,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基本功的练习、动作的规范和表情管理的糅合。成员张嘉锐说:“最初是因为喜欢非遗,所以在报名通知发出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参选,但是在真正的训练过程中我开始把打鼓当成了一种释放,开始享受和鼓乐对话的感觉。”
在非艺术学院最短时间内组建这样一只凝聚力极强的鼓队并非易事,但是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六日,晚饭后总能看到鼓队的女孩儿们和指导老师的身影出现在学生服务中心一楼的排练室里。春末的夜晚天气微凉,排练室总是热火朝天,几套动作下来,队员们大汗淋漓。一位鼓队员笑着说:“每天训练中都能闻到鼓面与鼓棒摩擦的焦糊味。”,几乎每位队员手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水泡或是伤口。“信工鼓队”指导老师李永娇说道:“学生们的辛苦和努力我们两位指导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同学们都是零基础学起,一个简单的基础动作要重复千百次才能呈现出现在的整齐划一,看着柔柔弱弱的女孩子们在高强度的训练面前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无形中也在激励着我们所有的教练和指导老师静下心来去磨细节,做到最好。”
运动会开幕式已经进入倒计时,时间迫近,训练室里气氛更加热烈,12名队员挺立在鼓前,她们的双手紧握鼓槌,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自信。随着音乐的响起,鼓槌伴着节奏有力地敲击着鼓面,每一次击打都仿佛能引发内心的共鸣,鼓声在空气中回荡,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12名队员经过十多天的训练磨合,此时已经是浑然一体,她们随着鼓点的变化,时而轻轻敲打鼓边、顶鼓帮、搓鼓槌、磕鼓环、蹭鼓皮,时而用力挥舞敲击鼓心,身体也随着节奏摇摆、变换动作,10余种演奏法此时在姑娘们手中变化出奇,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每一次敲击都充满了力与美,每一次队形的变化都展现出灵活与生动。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打造面向信院学子的“必修课”
绛州鼓乐,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次“信工鼓队”邀请绛州鼓乐传承人进校指导,助力滚球体育“非遗进校园”等传统文化类校园美育传承创新工作,将课内研究、课外实践和传承融为一体,争做全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领跑者。
鼓队从无到有,从初选到成型,零基础学起,绛州鼓乐传承人贾利兴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鼓队的12名队员开启了一扇通往非遗文化的大门。面对有的成员节奏不清的情况,贾老师总通过“喊口号”的趣味教学法帮助队员逐步掌握。有的学员进度慢,跟不上,贾老师也会“开小灶”,训练结束后一对一辅导,在休息的间隙,老师们还会展示更多有趣的表演,激励队员们深入学习。
贾老师表示,绛州鼓乐进校园突破了人们对打鼓的刻板印象,在传统观念中,打鼓往往只会在庙会中出现,事实上,在传统文化中,鼓乐适应于各种场景,“信工鼓队”的成立让鼓乐真正走到了青年人眼前。同时,打鼓也常常被视为男性的专属领域,而女性则更多地与柔美、细腻的艺术形式相联系。然而,这12名工科女生们的出色表现让大家看到了女性的灵巧美和力量感。只要有热情和才华,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
“说起打鼓,就像贾老师提到的,以往只在庙会上看到过演出,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让看演出的我偶尔会羡慕台上潇洒肆意鼓手,从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了鼓队的一名成员,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套基本的打击动作,对鼓乐也已经不再停留在书本上的简单认识,而是深刻的被它吸引,想要把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精妙技艺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信工鼓队”的王凯璐以及其他队员聊起自己在鼓队的训练时满怀热情,短短十余天,于她们而言,是精神的浸润,更是一堂难得的“成长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以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工科学子遇上绛州非遗大鼓,这堂大学“实践课”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将美育工作巧妙融入学生活动,以文化人,提高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未来,滚球体育将继续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美育人,以美培元,让美育之花绽放青春校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撰稿:路艳珠 樊筱云 牛庆玲 屈文鑫 宋卓颖
摄影:新媒体中心